疫情防控阻击战中如何加强对大学生的思想引领

发布日期:2020-12-14  浏览:  打印正文

习近平总书记在统筹推进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部署会议上指出:“我们要加大宣传舆论工作力度,统筹网上网下、国内国际、大事小事,营造强信心、暖人心、聚民心的环境氛围。”突如其来的疫情,对于党和国家来讲,既是一次大灾,更是一次大考。作为高校学工条线,如何将学生的思想引领同“疫情防控”结合起来,激发学生的爱国情、强国志、报国行,值得我们去思考。

这几个月以来,举国上下众志成城战疫情,取得了无数辉煌战绩。不论是一声令下,14亿人居家隔离,还是从无到有、分秒必争建成的火神山医院、雷神山医院,或是累计派出支援湖北的344支国家医疗队、超过4.2万余名医务人员;共完成改造和新建武汉的86家定点医院、19家方舱医院,提供6万多张床位......这些了不起的数字再一次向世界展示出强大的中国力量、中国效率。这些就是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和理想信念教育的鲜活教材,引导学生在一个个抗击疫情的生动事例中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历史观、大局观、是非观,深刻感知中国共产党的人民情怀和初心使命;深刻体会中国人民不怕牺牲、敢于胜利的精神力量;深刻认同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显著优势,从而树牢“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

二月底,当时还在居家办公之际,外国语学院学工团队左思右想,要为疫情防控做点什么,而上一次线上信仰公开课的念头油然而生。关于如何做好这次信仰公开课,我们想到两点:一是要充分体现外国语学院的专业特色,二是要让传递出的正能量真正打动人心。为此,我们通过多次线上会议与同学们交流,确定了6名专业能力出色的学生,用5种语言声情并茂地分享感人的战“疫”故事。然后,经过半个月的头脑风暴、策划稿修改,练习和彩排,最终推出了一堂正能量满满的信仰公开课。在云端的信仰公开课上,近两千名师生在线观看了直播。从最开始的中文战“疫”云演讲,到接下来包含英语、日语、德语、朝鲜语在内的4个外文版战“疫”视频素材配音,以及1个日文版战“疫”诗歌朗诵“一座并不孤单的城市”,学生用他们专业的语言技能和完美的声线,生动地阐释了那些发生在抗疫前线的动人故事。这堂网络直播公开课虽然只有短短的四十分钟,却堪称是一份特别的,大学生与全国人民同心战“疫”的青春献词。

如今,疫情防控进入了新阶段,国内形势基本得到控制,社会恢复正常运转,外防输入成为当前疫情防控主要工作,相信不久的将来,疫情影响定会彻底消除,但我们要继续加强思想引领工作。

一是疫情尚未完全结束,要继续参与防控。教师要引导学生继续当好疫情防控的宣传员、志愿者,积极响应和支持疫情防控最新举措,密切关注政府公告,严守学校各项规定。同时,还要善用疫情防控涌现出来的身边人和身边事,采取互动式、启发式、交流式教学,把广大青年投身志愿服务积极参与和支持疫情防控展现出来的责任和担当进行梳理和传播,要表彰先进,弘扬正能量。

二是注重发挥重大典型的精神引领。在抗击疫情的战役中,与病毒贴身肉搏的医护人员、投身战“疫”前线的党员干部、默默奉献的广大志愿者、自觉居家隔离的广大民众——每个人都在用各自的方式为防控疫情努力着。84岁的“抗击疫情老将”钟南山院士带领团队日夜奋斗,73岁的李兰娟院士每天只睡3小时。还有无数不论生死、不计报酬挺身而出的“英雄”的逆行背影,都足以成为青年学生的精神旗帜。

三是要激励学生实干进取、担当作为。在中华民族的历史上,广大青年总是能将自身命运和国家命运相联系,勇于挑起时代赋予的责任。在这次疫情防控阻击战中,全国4万多名支援湖北医务人员中就有1.2万多名90后、00后在“抗疫”前线并肩战斗,他们用行动证明了当代青年的责任、担当和价值。同样,在“抗疫”的大后方,广大青年积极参与社区防控、物质援助、秩序维护等志愿服务工作,用逆行者的身姿诠释着青年人的靓丽风采。

国家兴亡,匹夫有责。学工教师要在党中央的坚强和统一领导下,守好思想政治教育主阵地,种好立德树人责任田,在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中充分展现出思政课教师的责任和担当。

个人简介:

郭银亚,女,汉族,中共党员,1983年1月生。2005年7月起从事辅导员工作,现任常熟理工学院外国语学院党委副书记、副院长。2005年至今共担任常熟理工学院外国语学院2005级8个班(324人)、2009级8个班(197人)、2012级14个班(330人)、2016级16个班(450人)辅导员工作。

先后主持江苏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项目1项,常熟理工学院校级科研项目3项,指导大创项目6项,其中省级2项。已公开发表学术论文15篇,发表专著1部。积极参与学院教书育人工作,探索“思政+专业”育人模式,精心策划成立“经典译站”青年学习社,开展双语研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等内容,并举办系列主题教育与实践活动,学习社先后被评定为苏州市、江苏省“青年学习社”。

获奖如下:

国家级:2016年,带领常熟理工学院海外团支部获全国“示范团支部”称号;

省级:2016年辅导员年度人物提名奖、

2016年江苏省辅导员精品工程项目二等奖、

2014年江苏省高等学校学生教育管理优秀论文三等奖、

2014年江苏省暑期社会实践先进工作者、

2014年江苏省高等学校学生教育管理创新奖二等奖(负责人)、

2016年江苏省五四红旗团委(负责人)

市级:2018年研究成果沙家浜革命精神融入高校基层团组织建设的探索与实践获得常熟市第五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三等奖

2019年苏州市优秀团干部

校级:校“三育人”奖、校青年五四奖章、优秀辅导员(8次),暑期社会实践先进个人(4次)、个人年度考核优秀(4次)、就业工作先进个人(3次)、优秀共产党员(2次)、优秀党务工作者、优秀团干部(4次)、校辅导员优秀案例二等奖、校十九大征文一等奖、带领学院团委六年获“校五四红旗团委”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