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时期辅导员的思政教育大接力

发布日期:2020-12-14  浏览:  打印正文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3000多万大学生在家学习生活,亲身经历、见证了这场没有硝烟的疫情防控人民战争、总体战、阻击战。主动加强抗击疫情时期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既是推进疫情防控工作的客观需要,也是各高校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持立德树人、坚决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的关键。在常熟理工学院,有这样一群辅导员,他们每天24小时在岗在线,把学校的关怀带给每一位学生。

导之有方:辅导员的各类引导方法

主题班会:我们的学习之约。“共同抗疫——这是我们的学习之约……”这是师范学院辅导员李小蕊老师带领班级同学开展的一场别样的主题班会。因为疫情,我们的居家生活变得格外的漫长,但这并不是我们停下学习脚步的借口。在线上开学开课后一段时间,李老师和学生交流后发现,很多同学的线上学习都出现了各种各样的问题,学习效率不能提高,上课注意力不集中,忘记签到等等,这些现象成为师生头疼的事儿。经过思考,李老师决定每个班级都要开展一节以学习为主题的班会。班会课上,李老师通过向同学们分享了郭翠珠同学在寒风中依然坚持学习,晚上来村支部借网上网课,杨秀华每天爬一个小时陡峭的山路,来到距离家4公里以外的悬崖,窝在悬崖边上课。学校每天开课时间是7点45分,为此杨秀花6点就要起床出门,书包里带着馒头作为干粮。这样一学就是一天,要到下午5点下课,然后她再慢慢下山回家。这些感人的学习故事,这些事迹深深地触动了很多同学,激励着他们能够更加珍惜现拥有的条件学会自律。之后,同学们积极分享学习计划书,制定丰富的课余生活计划表,让这场班会变成了同学们的成长纪念册。

文化活动:我们的别样防疫。引导学生科学防疫,合理安排学习生活,李老师和她的同事们可不止开班会这一种方法,还有发起各项线上文化活动,让学生们能够在课余时间不断充实自己。诗朗诵活动、短视频制活动、书画竞赛活动等等以抗疫为主题的活动,让同学们向抗疫英雄致敬、向身边榜样学习、为每一位在疫情做出贡献的平凡人讴歌。她们的抗疫作品被《光明日报》、《新华日报》、《学习强国》客户端等转载报道。

志愿服务:我们的青春力量。李老师也鼓励同学们积极参与志愿者活动。付芳、王谷兰、周慧杰等23名同学积极投身防疫工作,学院也收到了8封来自共青团组织、街道、社区的表扬和感谢信。为来往车辆和行人测量体温和记录人数、张贴申领苏城码的温馨提示、辅导网课学生作业等等,都是志愿者们在这期间表达共克时艰的心意。“疫情面前,人人都是受威胁者,人人亦是抗击疫情的行动者,对于我们大学生而言,做好自身的防护,不聚集、不乱跑、不瞎逛既是对自己负责,也是对家人和社会负责;传播正能量,不信谣、不编谣、不传谣既是我们的本职所在,也是筑起守望相助防护网的重要所在;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不逃避、不懈怠、不破坏都是我们理应承担的责任,战胜疫情既要有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又离不开大家的事大家去做。”师范学院中文191的范新卓在做志愿者活动时这样说道。

导之有力:学习新思想,争做新青年

在疫情防控的特殊时期,教育部思政司致全国高校辅导员一封信让李老师深受鼓舞,也倍感责任重大。她和学院同事一起应用《形势与政策课》、《信仰公开课》等教学活动平台,时刻不忘学生的思想引领,带领学生们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疫情防控的重要讲话和指示批示精神。

发挥专业所长,她和同事一起通过“讲、唱、颂、享”的形式组织开展一堂别样的信仰公开课,将疫情“危机”转化为自身信仰提升、爱国主义情感升华和社会责任感凝结的“契机”,这是疫情期间同学们在辅导员的带领下完成的出色成绩。在线上课堂上云演讲,讲述疫情期间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想;创作歌曲《加油武汉》,用作品传播信心与力量;直播间里深情朗诵战“疫”小故事,剖析战“疫”过程中所体现出的中国精神与力量。

发挥组织优势,她组织各支部、院青年学习社——进思社全体成员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给北京大学援鄂医疗队全体“90后”党员的回信”,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希望你们努力在为人民服务中茁壮成长、在艰苦奋斗中砥砺意志品质、在实践中增长工作本领,继续在救死扶伤的岗位上拼搏奋战,带动广大青年不惧风雨、勇挑重担,让青春在党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绽放绚丽之花。

发扬学生自主,她激发同学们发自内心的庄严承诺:“抗击疫情,青春有我,不负韶华”、“作为一名大学生,我们可能不能到前线为祖国奉献,但我们也会用自己的方式让自己的青春绽放绚丽之花。”参加了系列学习活动的姚同学郑重承诺。

导之有效:调适健康心理,奉献爱与关怀

心理营养餐,调适健康心理。为了让大学生能够拥有更健康的心理状况,积极为居家学习的大学生排忧解难,3月初,辅导员李老师整合学院教师资源组建团队,成立以焦春岚老师为主要成员的“心有一隅”心理咨询工作室,开通线上咨询服务,为学生们解答疑难。

“在疫情期间,我们在家进行线上学习,但由于家庭和环境等诸多因素,总觉得在家里学习效率不高,提不起兴趣。”、“呆在家里长期不能外出,会觉得心里很焦虑,我们应该如何做到心理上的调整?”近期,师范学院“心有一隅”心理咨询工作室收到了很多来自同学们的提问。在学院领导大力支持下,“心有一隅”心理咨询工作室通过线上解答学生疑问,面向全院的公开课,线下咨询面对面等多种方式,引导同学们后疫情时代,积极心智修炼,保持良好的身心健康。中文171班陈禧雯在自己的心得中写道:“学习方式、学习环境的改变,让我们一时之间很难适应,当得知这样的情况还要很长一段时间时,内心充满了抵触、焦虑,到底应该怎么办?焦老师告诉我们,做情绪的主人!”

助力贫困学子,奉献爱与关怀。疫情发生后,看到网上发布的湖北随州确诊1307例的疫情动态,李小蕊老师心里一直很担心。学期初,她得知突如其来的疫情,让这些湖北的孩子们学业出现了困难。她迅速带领该院“汇爱成洋”支教团的学生志愿者经过紧急商议,做出了三个决定:线上支教直到孩子们开学、调整课程内容增加防疫知识、分组分时段做到20个孩子一个不落!她曾经连续两年带队赴鲍集小学支教,之后也始终与学校的师生保持着联系,她在跟鲍集小学肖校长以及老师的交流中得知学校正准备开学,立时便想到学校地处山区,距离县城有80公里,孩子们的口罩供应可能存在问题。她马上通过学院联系了爱心企业家张先生,在两天内就筹集了1000个口罩,第三天就通过快递寄出,第五天学校签收,再由肖校长和值班教师挨家挨户送到了孩子们的手中。“琴川寄鹅羽,情谊满荆楚。”与口罩一起送达的,还有满满的祝福。师范学院院长闫祯写道:“维护健康,勤奋学习,做国之栋梁——赠给刘思为”。刘思为同学是一个家庭特别困难的孩子,父母常年在外打工,家里三个孩子读书,但是她学习特别刻苦,在收到物资和卡片后,她激动地接过这份来自远方的浓浓爱意,“我一定会好好珍惜的!”虽然生活贫苦,但这份力量却能够成为她坚强的后盾。据悉,师范学院已先后在湖北、陕西建立两所希望班,累计捐赠助学金和学习物资价值7万余元。该项活动也被《光明日报》、《新华日报》客户端等广泛转载报道。

一次例会会后交流中,李老师得知兄弟学院都在筹集希望班爱心助学款,她联合商学院、纺织与服装设计学院发起“团团合作,青力助学——学生书画捐赠专场”直播带货活动,旨在推介宣传师范学院、纺织服装与设计学院学生书画作品,推动“专业+”活动开展,营造良好公益氛围。直播一开,效果异常火爆,全场57件书画作品迅速一抢而空,直播所得收益8529元将捐赠给常熟理工学院团委公益青年基金,用于对偏远山区“常熟理工学院希望班资助,接力延续爱与希望。该活动以其时尚的方式和积极的公益的效果也被《中国青年报》、《苏州日报》等多家媒体广泛好评。

在常熟理工学院,除了李老师,还有很多的王老师、陈老师……正是他们这群辅导员每天上报学生健康状况,摸排学生行动轨迹,关注学生心理健康,做好学生思想引导,确保学生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用实际行动全力做好各项防控措施的点点滴滴,在这点滴之间,我们看到了他们对初心使命的坚守,对辅导员岗位的践行,生动彰显了服务大局的责任担当、情系学生的高尚师德、不畏艰难的意志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