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没有界限,教育饱含温度

发布日期:2020-12-14  浏览:  打印正文

“最初,这不过是一座火山喷发,一次旱灾,一个物种的灭绝,一座城市的消失,没有人在意这个灾难,直到这场灾难与每个人息息相关!”还记得影片《流浪地球》的开场白吗?绵延几个月的澳洲森林大火导致数亿动物死亡,遭遇70年来最严重蝗灾的东非有大约2000万人正面临粮食安全威胁以及至今肆虐海内外的新冠肺炎疫情……2020年开年,似乎用的是《流浪地球》的打开方式。

毫不畏惧、绝不迟疑。面对史无前例的新冠肺炎疫情,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审时度势、运筹帷幄、沉着应对,精准施策,14亿中国人团结一心、众志成城,打响抗击疫情的人民战、总体战、阻击战。“苏”战速决、“湘”互扶持、竭“晋”全力、鼓足“赣”劲、力“皖”狂澜、“粤”来越好……举国上下集中力量办大事,人民高度信任政府,自觉服从指挥,仅用两个月就基本阻断了疫情的本土传播,经济社会秩序加快恢复。

因为疫情,我们加速跑入“云”时代,作为高校教师,更是时刻飘在“云端”。544门是常熟理工云端上的网课数。为了有效阻隔疫情传播,国家统筹整合相关平台和教学资源,为高校在线教学提供了强大的条件保障,全面推进停课不停教、停课不停学。下到90后年轻教师,上到60后老教授纷纷走马上任,变身网络主播,投入凝心聚力抓线上教学的热潮。60后向90后学习网课制作,90后向60后请教内容形式。大家用各种花式操作,在无经验、无设备、无教材的情况下,巧妙地开展教学活动。“‘网红’你好!今天你获得了几个赞?带‘货’带得怎么样?”成了老师们问候的第一句话。集中力量破难点,掀起高校“学习革命”。三尺讲台、一支粉笔是老师。一台电脑、若干软件是主播,也是老师。在我们共同的奋战中,一股无形的力量从屏幕这一端流向屏幕那一端,陪伴着学生们走过疫情“拐点”。

20万是一座4G基站的成本价,在西藏,有这样一座一个人的基站。目前全国大约有超过一亿的学生在上网课,对于城市的学生来说,上网课并不是一件难事,但是对于一些偏远地区的学生而言,上网课还存在着凭个人力量难以克服的困难,就像西藏昌都市波格村的斯朗巴珍,每天要顶风冒雪爬山四小时去上一节网课。中国移动得知此事后,连夜紧急组织人员和物资为斯朗巴珍专门建设了一座新基站,帮助她解决上网课的问题。集中力量通阻点,齐心协力守护梦想。在疫情防控的特殊时期,国家先挑重担,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和紧密配合,让抗“疫”的每一个支点,都充盈着同心聚力的中国气度。

9天是电子信息工程学院湖北籍学生李恒峰找到工作的时间。学校提供的线上就业服务,让他可以放心地在家完成投简历、面试、签约,整个过程非常顺畅。受经济下行压力和新冠肺炎疫情叠加影响,今年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形势复杂多变。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再次强调了要千方百计稳定和扩大就业,特别是高校和属地政府都要提供不断线的就业服务。配合国家、地方政策,我们变身学生的“职业经理人”,推出线上促就业组合拳,摸清毕业生就业意向与动态,提供分层次、分类别、个性化的指导,线上带“岗”,做好全员、全方位、全过程督促和帮扶就业服务。集中力量抓重点,一心一意稳就业,彰显教育大情怀。

《流浪地球》中说“无论最终结果将人类历史导向何处,我们选择希望!”青年就是我们的希望,改革开放的40多年,我国大学生数量翻了30倍。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们的教育是为人民服务、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服务、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疫情没有界限,但教育是有温度的。党和国家不仅为新时代青年的成长成才保驾护航,也为青年教师做好青年成长引路人指明方向。

奔涌吧,不管前浪后浪,我们都在同一条奔涌的河流。奋斗有我,让学生更加幸福,奋斗有我,让教育更有温度,奋斗有我,让明天更加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