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队伍建设  >  正文
辅导员代表交流:如何做一个内心充盈的辅导员(王中教)
发布日期:2017-12-28

尊敬各位领导、各位同仁:

大家好,很荣幸能有这样的机会和大家分享一下辅导员工作的一些思考和体会。习近平总书记在一年前的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承担着神圣使命。传道者自己首先要明道、信道。高校教师要坚持教育者先受教育,努力成为先进思想文化的传播者、党执政的坚定支持者,更好担起学生健康成长指导者和引路人的责任。在立德树人的育人目标引领下高校辅导员应该努力做到让自己内心充盈,只有这样才能让我们走的更远。我想结合工作实践以及自身需要努力的方向和大家交流一下自己的几点粗浅认识。

一、做一个内心充盈的辅导员其逻辑起点是在本职工作中寻求认同感

如果没有基本的认同感就难以形成良好的职业态度、职业情感和职业归属感。我们的职业认同越高,对我们所从事的辅导员工作认识越清晰,职业情感投入越多,职业归属感越高,那么我们的工作满意度就越高。因此我们要具有辅导员工作的高度思维以增强我们的职业价值,要有辅导员工作的深度思维以增强我们的职业情感,要有广度思维以增强我们的职业归属感。高度思维既表现在思想理论高度也表现在视野与格局的高度,思想是行动的指南,理论是实践的导航,思想理论的高度一方面要求我们用党的理论武装自己,这也是高校思想政治辅导员的本职使命,另一方面我们要积极学习思想政治教育、教育学、心理学等学科的理论来指导我们的工作,没有理论指导的工作是盲目的工作;视野与格局的高度,就是要求我们要看得高看得远,当我们站在两层楼上看到地上也许满是垃圾和问题,而当我们站在80层楼上我们看到的就是满眼的风景。深度思维就是要求我们要深入宿舍、深入课堂、深入学生,这样有助于我们了解学生,可以针对学生的特点开展我们的工作,比如我所带的13级四个班因为经常和他们打成一片,他们的就业协议就非常好催,毕业时四个班的就业率都是百分之百,我想大概是因为有深度接触,才使辅导员工作开展的比较顺利,同时我们也要深入和教师以及其他条线的老师接触,比如曾经有教授说:学生都去上课了,辅导员就没有什么可忙的,这就是因为教师对我们的工作不甚了解,我们与教师的深入接触比较少。拥有广度思维就是要求我们要利用各种机会出去培训、参加辅导员技能竞赛,这样一方面可以不断更新自身的知识、提升自身的技能,另一方面可以让我们结识其他高校的辅导员,开拓我们的视野和工作思路,这样我们的职业归属感也便逐步增强。职业认同感这也正是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中最基本的需要即生存的需要和安全的需要。

二、做一个内心充盈的辅导员的逻辑中介是在学生发展中感受幸福感

我认为辅导员的幸福感既是师生关系的联系纽带,也是辅导员职业发展和个人发展的中间调节。根据纽约时报近期刊登的文章指出一项又一项研究都表明,良好的社会关系是幸福生活的最强大最可靠的预示物。而作为辅导员最重要的社会关系便是师生关系,喜欢和学生打交道也许是许多同仁选择辅导员职业的初心。这就需要辅导员工作要有温度思维。温度思维就是要让我们的话语有温度:悉心于学生事务的琐事、倾心于学生的心理困扰、耐心于学生的生涯规划和学业引导;让我们的动作有温度:一个拍肩、一次鼓掌、一个拥抱、一个点赞也许就可以激发学生内源性发展的动力;让我们的文字有温度:新媒体时代我们的心声通过文字传递给学生,学生即可从中感受我们的诚恳、我们的真挚、我们的希冀与我们的期盼,总之用我们的温度哪怕只是学生短暂的改变或者些许的进步我们便可以由衷的感到幸福,更甚者我们的温度有可能带给学生一生的改变,就像曾经带过的一个学生大四了依然挂科13门,但是因为几次有温度的聊天他改变了自己,虽然延长了一年毕业,但总归是拿到了双证。有了温度才会收获学生对我们的爱和尊重,才能感受幸福感,这也正是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中爱的需要和尊重的需要。

三、做一个内心充盈的辅导员的逻辑终点是在个人发展中拥抱获得感

全面发展的人是马克思学说的逻辑终点,做一个内心充盈的辅导员的逻辑终点则是在个人发展中拥抱获得感。辅导员的个人发展就是首先我们作为人的发展,肯定我们自身的价值,珍惜我们的健康,延展我们生命的深度、广度与长度。辅导员个人的发展其次是辅导员作为“教师”的发展,包含教学、学术的发展,职业、专业的发展,职业道德的发展。这就要求我们辅导员工作要有厚度思维。

厚度思维首先是思想的厚度和生命的厚度,生命的厚度不在于经历,而在于我们丰厚的积极的向上的个体思想和生命使我们有力量从容而豁达地承受命运的动荡和历史的冲刷。

厚度思维其次是教学、学术发展的厚度。想必大家都知道南航徐川。辅导员出身的他,成了辅导员队伍中一个响亮的名片,引用网上的一段话:他“火”了,不是因为“80后”的他当上了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某学院的党委副书记(现在已经是马克思主义学院的党委书记),而是因为他能将枯燥的“党课”讲得入心入耳、场场爆满。他之所以能通过讲党课俘虏粉丝的心,我想大概是因为他教学、学术的厚度吧。

厚度思维再者是职业、专业的发展的厚度,对照《高等学校辅导员职业能力标准》我们发现我们需要提升的能力很多,而眼下我们大多数人比较关心的是我们的职称和科研,因为职称上去了我们的职业和专业才能有更好的发展,这就要求我们要多看书,因为看的书多了,那么我们的想法也就多了,想法多了才能有好的课题规划,另外我们要逼着自己经常发文章、经常报课题,我们平时的工作很忙,可能没有在“八个小时”无法完成这些事情,我们可以逼着自己晚上、周末、假期加加班多写写文章,不逼自己是出不来成果的。可能大家比较关心的是课题的申报,课题申报其中有一项是比较重要的那就是前期的研究基础,但是我们往往积淀太少,这时候我们不妨试着抱抱有研究厚度的“大腿”,比如我第一个市厅级项目就是抱了顾永安教授的“大腿”,把这样一个重量级的教授放在课题组里,那么可以用的成果就比较多,而且有些时候说不定专家评定的时候“不看僧面看佛面”,这就是巧用别人的厚度来积淀自身的厚度。

厚度思维最后是师德的厚度。教师作为“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其本身就是社会道德的承载者和传承者,是优良道德品质的“代言人”和精神家园的“守望者”。作为辅导员的我们经常多重角色轮番扮演:是部门与学生之间的“联络员”、处理突发事件的“消防员”、维稳任务的“维稳员”、各类活动的“组织和指挥员”、宿舍管理的“安全员”、学生就业的“推销员”、问题学生的“咨询员”、困难学生的“帮扶员”、追缴欠费的“讨债员”、任课教师的“助管员”等等,如果没有师德的厚度怎能扮演好如此多的角色?

只有我们个人获得了更好的发展,才能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做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只有我们个人获得了更好的发展才能使我们的生命有厚度、思想有厚度、道德有厚度、专业有厚度,才会拥有更多的获得感。这也正是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中最高级的需要:自我发展的需要。

最后愿我们每个人都可以在辅导员岗位上拥有认同感、感受幸福感、拥抱获得感!